文|AI财经社 何琪
编辑|孙明
“花钱喝奶茶喝的是快乐,自从换了纸吸管,体验十分痛苦,已经快把奶茶戒了。”提起近来大规模替换塑料吸管的纸吸管,奶茶爱好者小林笑着调侃。
类似的替换不只出现在奶茶店。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规定到2020年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除此之外,外卖、零售、快递、住宿等,也成为塑料制品限禁重点行业,最后期限也多划在年尾,相比2007年出台的“限塑令”,力度加强,被业内称之为“禁塑令”。
如今新年将至,禁令实施在即,一场围绕塑料的清剿与升级,正在紧锣密鼓的上演。
塑料吸管谢幕?
塑料制品众多,为什么最先被盯上的是吸管?
据中国经营报称,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8184万吨,其中塑料吸管近3万吨,约合460亿支,人均使用量超过30支。虽然占比不高,但相比其他塑料制品,塑料吸管的替代产品更容易应用推广,是比较容易的禁限切入点。
从事塑料吸管“替代品”生产的企业,对餐饮行业“换吸管”的急迫感触颇深。生产吸管的广东东莞市遵道环保包装实业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AI财经社,从11月起,企业迎来吸管切换高峰,“我们公司针对塑料吸管禁令,有两个替代方案,一是纸吸管,二是PLA全生物降解吸管。其中纸吸管单价较低,下单的较多,几乎每天都有人问。”
但实际上,即便是纸吸管,更换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遵道工作人员介绍,以12*220mm规格的吸管为例,4层纸吸管0.11元/支,PLA吸管0.15元/支,10万支起订。而据央视财经报道,塑料吸管的成本平均一支仅为0.03元左右,价格相差数倍。
而从消费者反馈看,即使是价格较高的PLA吸管,体验也并非完美。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消费者反馈显示,纸吸管的问题集中在“软”,戳几下就弯了,泡一会就软了。PLA吸管以小麦、玉米等原料制成,使用感更像塑料,但也存在蔗糖味重、存放期短等问题。“两种方案各有优劣,很多客户也犹豫不决。”工作人员说。
除了纸吸管和PLA吸管,无需吸管的直饮杯盖,看似跳出了“吸管圈”,受到星巴克、麦当劳等连锁品牌的青睐,但具体到茶饮行业,却难以解决“吸小料”的现实需求。
成本、体验的现实压力下,部分头部品牌开始“插手”上游,寻求更优质替代品。
据饮品新媒体“咖门”今年8月报道,遵道和奈雪联合推出过PLA吸管,目前正在共同研究环保吸管的升级产品。“品牌比我们还着急环保吸管的事。”遵道创始人说。
对于二者的合作,AI财经社查询天眼查APP发现,奈雪创始人彭心通过深圳市心林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持股东莞市遵道环保包装实业有限公司,已然是遵道的股东之一。而与奈雪同为头部茶饮品牌的喜茶,也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联手,开展绿色循环包材研发。
无论如何,传统塑料吸管的“谢幕”已经是大势所趋,业内普遍认为,全面铺开只是时间问题。
从吸管到塑料袋
塑料吸管替换成果初现,令外界对其他塑料制品的限禁越发关注。
相关规定显示,在北京,到2020年年底,包括堂食打包在内的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商场、超市等零售业门店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全市宾馆不得主动提供六类一次性用品。违规或列入失信记录。而在海南,12月,海南省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饮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全岛禁塑。
而这将为相关行业带来相当巨大的替代品需求空间。据海通证券研报,预计《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推出后,商超、快递、外卖场景的塑料消费量,将分别减少约10万吨、160万吨和30万吨,三大情景合计为可降解塑料提供将近200万吨的可替代空间。而在2018年,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消费仅4.2万吨。业内认为,政策全面落地,将为可降解塑料带来千亿级市场空间。
受此影响,11月以来,可降解塑料板块、造纸板块等相关板块受到关注,相关概念股接连大涨。而据新京报称,在被称为全国塑料之乡的安徽桐城,受“禁塑令”影响,大中型塑料厂遭遇一定程度的订单荒。
“如果政策真的落实,行业阵痛洗牌是必然的。”有塑料行业从业者称,眼下的情况是,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不敢多订,可降解塑料也不敢多订,业内都在观望,疑虑重重。他还提到,此前限塑令发布时,有年产值22亿元,市场占有率60%的塑料公司宣布破产。
最强“禁塑令”倒计时,结果如何,仍待观察。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