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日本語
中文English日本語

禁塑令下,可降解塑料谁最值钱?

发布时间:2020-12-14 来源: 英才杂志 浏览量: 1682
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颁布新版“限塑令”,提出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明确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的任务目标。随后,多省市推出禁塑政策。

来源:英才杂志

作者 | 秦晓鹏

阅读所需约9分钟

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颁布新版“限塑令”,提出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明确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的任务目标。随后,多省市推出禁塑政策。2020年12月1日开始,海南率先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10个类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严格的限塑令之下,可降解材料成为了资本新宠。丹化科技(600844.SH)连续四个交易日收获涨停,华信新材(300717.SZ)、银禧科技(300221.SZ)都收获了一个20%的涨停。2019年下半年以来,大把公司宣布进入可降解塑料领域,甄别谁是跟风蹭热点、谁的产品更有市场,是投资者必须要做的事。

市场空间和材料前景

国内禁塑令提供增量市场,性能、成本、污染等方面决定市占率格局。

一个领域的市场规模是否够大,是衡量业内公司的业绩能否实现倍增的重要前提。公开信息显示,中国2019面塑料制品产量达到了8184万吨,占全球塑料需求量的四分之一,而我国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消费量占比仅为4.6%,明显低于全球水平。这意味着,中国的禁塑令趋严将会为可降解塑料带来非常大的增量市场。

最适合替代传统塑料的领域是快递购物袋、外卖包装和农膜。不同机构测算这三个领域到2025年能够实现替代的空间为235万吨—250万吨左右,对应的市场规模约为470亿—500亿元。

目前的可降解塑料中,占据主流的是淀粉基降解材料、PLA和PBAT,根据智研咨询的报告,三者合计约占可降解塑料市场的90%。

不过从性能、成本等方面来看,占比最高的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未来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主要因为淀粉基降解塑料的使用寿命、机械性能以及印刷性能都较差,且无法完全降解,仍会造成环境污染。

扩充产能的大都是PLA和PBAT项目。PLA以玉米淀粉作为原料,对降解的环境比如土壤的湿度和温度要求较高,否则降解极为缓慢,也就失去了替代传统塑料的意义。用PLA进行替代一来是农作物成本较高,二来其降解的过程中需要人工提供能源和环境,无疑是再次增加了成本,三是,对储存条件有要求。

相比来说,PBAT以石油作为原料,成本较低,降解相对容易,被认为是目前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中非常活跃和市场应用最好的降解材料之一。而且,目前PBAT生产规模偏小,加工成本较高,但随着未来规模扩大,成本会进一步走低。

因此,本文主要关注以生产PBAT为主的可降解塑料的上市公司。

目前可降解塑料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但国内企业纷纷布局生物可降解塑料赛道,供给侧快速扩张。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2025年,产能将超过400万吨。届时,供给过剩,毛利率必然下降,因此产能可以尽早释放的企业能享受到更多的红利。

谁值钱?谁在蹭热点?

最有雄心的长鸿高科

提到产能,就不得不提野心最大的长鸿高科(605008.SH)。

长鸿高科是一家热塑性弹性体(TPE)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是可替代传统合成橡胶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是传统合成橡胶的升级品种,更加环保。2020年8月上市,上市后经过短暂的回调,便一路上涨,短短三个月涨幅就超过两倍。

这其中除了新股炒作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公布建设年产能为60万吨的PBAT-PBS-PBT灵活柔性生产项目,项目分二期进行,每期30万吨/年,总建设周期5年,其中第一期首次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项目。

PBS和PBT不是主流,比较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当前,国内PBAT的总产能不超过30万吨,长鸿高科一次性增加10万吨,不得不说野心很大。根据公开资料推断,一期首次投资的项目2021年内可建成,达产后能产生4亿元的净利润。

4亿元对于长鸿高科来说,相当于净利润增长180%。从经济效益上来说,长鸿高科的确值得高看一眼。

值得注意的是,长鸿高科通过支付技术许可费的方式获得了中科启程新材料科技(海南)有限公司授予的在浙江省内的技术排他权,后者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团队发起成立。也就是说技术不在长鸿高科的手上。协议同时约定,如果长鸿高科不能在5年内建设成功,排他权则会失效。此外,长鸿高科的总资产只有20亿左右,IPO募集的资金又要专款专用,仅首期投资所需的10亿元也不是个小数字。

搭上巴斯夫的彤程新材

彤程新材(603650.SH)的主要业务是为下游轮胎制造商提供配套的橡胶助剂产品,同时也在多维度布局新材料业务。到目前为止,没有可降解塑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一波行情中也未能上涨。

2020年5月,彤程新材获得巴斯夫的授权,可根据巴斯夫高质量标准生产和销售认证PBAT。彤程新材投资6.7亿元建设10万吨/年可生物降解材料项目(一期),其中PBAT的年产值为6万吨,计划于2022年投产。巴斯夫是一家德国的化工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化工厂之一,国外PBAT生产工艺大部分是由巴斯夫提供的。彤程新材还与高校成立了可降解材料联合开发中心。

为建设可降解材料项目,彤程新材发行了可转债进行募资。

2019年,彤程新材收入22.08亿元,同比仅增长1.52%,今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8.44%,原有业务式微。PBAT或许是彤程新材收入和利润增长的突破口。

自力更生的瑞丰高材

与上面两家公司不同,瑞丰高材(300243.SZ)的技术是通过下属的研发中心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合作掌握的,目前已经顺利通过中试,生产的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瑞丰高材正建设的PBAT生物降解塑料项目的产能也是6万吨。该项目预计2021年三季度竣工投产,预计第三年达到满产,投产相对较早,能够享受早期的价格红利。项目达产之后,预计能够新增营业收入11.5亿元,净利润1.07亿元。

2019年,瑞丰高材的收入为12.1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75亿元。PBAT项目的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原有的业务。

此外,2020年10月24日,瑞丰高材还与上海聚友签订了关于规划年产30万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BAT项目的合作意向书,该项目已经取得备案证,安评、环评正在准备过程中,预计2021年下半年可将相关手续办理完成。瑞丰高材称,项目开工建设的前提是PBAT的发展较好。

相较于长鸿高科5年之内必须建成6万吨/年产能,瑞丰高材边走边看的做法更加稳妥。

金发科技是现有PBAT产能最高的上市公司,7.1万吨,在建产能6万吨。不过收入和利润占比都不高。同样,万华化学(600309.SH)、恒力石化(600346.SH)也都有在建的PBAT项目,但相对于整个公司的体量来说,规划中的PBAT项目对收入和利润的影响相对较小。

华峰氨纶(002064.SZ)的己二酸产品是部分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原料之一,下游需求增加也会带动华峰氨纶产品的销售,另外其母公司华峰集团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30万吨/年的产能,增加华峰氨纶己二酸产品的销售。

限塑令对以上公司有实质性的利好,至于能否真正受益,需要密切关注各地政策推行的情况和项目建设是否顺利。

也有一些公司,上涨只是因为市场情绪。

连拉四个涨停的丹化科技主营产品是乙二醇和草酸,可降解塑料的一种原料PGA是丹化科技的副产品,而且尚处于研发阶段,试生产出的可降解塑料产品收入占比仅1%,规模化生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丹化科技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均发生亏损,经营压力较大。

银禧科技(300221.SZ)在这一小波行情中,表现也不错,其中12月2日,单日收20%的涨停,但其8月份透露公司的可降解塑料产品还在研发及和下游客户试样开发中,尚未形成销售。

联创股份(002394.SZ)拟建设6万吨/年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不过基于其曾经蹭疫情的热点实现三连板,且热衷收购致使主营业务之间无协同作用还带来了巨额的商誉减值,投资者应当审慎看待联创股份的可降解塑料项目。

市场情绪炒作出来的,必然会打回原形,只有真正的受益股才能享受估值的提升,即使是在风口上,也要能够辨别公司的含金量。